全站搜索:
 院内新闻 
 农业研究所 
 畜牧研究所 
 蔬菜研究所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草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水产科学研究所 
 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前沿与动态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 页 > 院所新闻 >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 正文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十二五”发展规划
 西藏农牧科学院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
检测研究所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成立于2010年8月(藏机编发[2010]52号),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下属的独立县级法人机构,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拉萨)等多个平台的挂靠单位,承担着西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和方向性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国家机构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机构。自1997年以来,质标所在保障西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相应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质标所2011-2015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及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西藏自治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1、   发展基础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是在原农牧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基础上更名改建的,现有人员编制40名,领导职数4名。现有各类人员27人,其中科技人员22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形成了一支力量较强的科技队伍。
   重视人才培养。十一五期间在职培养硕士2名,并先后派出多批次技术人员赴内地有关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并聘请多名专家到中心实验室进行技术讲座与科技交流,通过在职培养提高了职工素质。
在科研条件上,现有各类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验基地10亩,实验大棚1200平方米。拥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等价值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件、套),各类设备固定资产原值1500多万元。
   质标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凝炼了若干科研方向,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2006-2010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累计经费总额800多万元,发表论文10多篇,申请专利1项,鉴定成果2项,取得了良好的科研业绩。
   质标所积极开展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先后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科院蔬菜质检中心、农业部环境质检中心(天津)、四川省农科院食品质检中心、农业部饲料质检中心(成都)、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友好单位关系,并承办了第四届农业部西部质检中心交流会,积极参加全国农产品质量技术交流、全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交流等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与兄弟单位的理解与了解,加强了在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质标所是多个科研平台的挂靠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拉萨)成立于1998年,目前已通过三次认证。质标所是西藏自治区土壤与肥料学会挂靠单位,也是西藏自治区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业部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等机构挂靠单位。依靠这些科研平台,质标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为西藏自治区做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
   质标所大力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推广与扶贫工作。2006-2010共承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26次,检测样品2600多个,承担自治区各部门样品检测10次,样品12800多个,承担企业等委托检测样品500多个,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各项检验测试服务工作。5年中共组织科技下乡10多次,在山南地区加查县、那曲地区聂荣县等地安排扶贫款8万余元,累计向灾区捐款4万多元,为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及灾区重建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质标所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在行政、科研及检测业务管理等方面正向着管理制度化方面良好发展。
质标所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所歌的编写与编排演唱增强了职工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增进了职工团结友爱,使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质标所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科技人才及科研基础,同时具有良好的科技条件、科技平台与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   战略需求
   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具体的需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切实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督”。因此,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农业可持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是确保我区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需要。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人们的质量安全意识迅速增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农产品安全领域存在大量的科技问题需要解决,限制着农产品质整体水平提高。
   第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是保障我区特色农产品贸易安全的需要。我区特色农产品具有独有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商品价值。但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多数产品缺少统一的产品标准,限制着产品总体质量的提升,降低了产品竞争力,不能保障农产品的贸易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础与依据。
   第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是促进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我区农民收入和繁荣我区农村经济的需要。由于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较短,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业生产水平整体上还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区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领域研究的开展(如农业质量标准及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等的制定与推广等)可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从而促进生产的规模化、产品的优质化水平,有利于培育农业新兴企业和大型企业发展,提高产品商品价值,从而提高从业者收益,繁荣我区农村经济。
   第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是维护我区农产品交易正常市场秩序的需要。农产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市场监管困难。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标识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障人民消费安全。
   第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重金属、农业化学投入品环境毒理行为等研究,为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及修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促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消费安全、提高从业者收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依据农业发展自身规律提出的重大战略需求。
   3、   发展机遇
   质标所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机遇。 首先质标所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在2008-2010年的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是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优先发展领域,也是我国农业科研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体、部门规章相配套、地方法规为补充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等机构,西藏也成立了自治区主要领导挂帅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并于2010年6启动拉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等等。这些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因此,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研究的质标所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
  其次,西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为质标所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尽管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但西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刚刚起步,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对西藏农产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还较粗浅,环境背景、农产品有害物的风险评估、高原环境下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基础还很薄弱,还要做大量工作。这为质标所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质标所作为区内唯一具有农业(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执法资质机构,能够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领域 的科研及生产集成技术、检测技术、产业标准化的咨询服务与为地方同类质检机构、企事业质检机构技术人员培训等任务,满足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检测工作的需要。
  再次,区内外各质检机构及质检事业的发展为质标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由于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区外各省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和质检机构,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质标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通过与优秀研究所与质检机构交流与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促进质标所快速发展。
  第四、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迫切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研究。目前,由于缺乏生产技术规程,多数西藏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不统一,导致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及残留风险加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分散的经营方式,使得无公害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普及;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及各类加工品中的化学添加剂使用量都在逐年急剧增长;这些问题使得西藏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影响着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也为质标所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最后、人员扩编、机构更名及工作内涵的拓展为质标所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2010年8月,西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中心实验室改建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并将人员编制由26名扩展到40名,工作职责也扩展为负责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受委托开展相关检测工作。这为质标所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人员扩编为引进人才提供了基础,而工作职责的扩展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必将促进质标所快速协调发展。
   4、   存在问题
   ——人员队伍有待壮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成效。然而,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质检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必须配备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目前质标所科技人员整体上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技术水平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管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已不能满足质标所发展的需要,成为质标所发展的“瓶颈”。
   ——运行经费明显不足。随着质标所业务范围的扩大,实验室试剂、耗材的费用,以及运行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加上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由于交通、信息、市场流通等因素,很多实验室耗材、用品的购置运输较慢,以及仪器设备的维修、检定等方面难度相比较大,费用相对较高,增加运行成本。种种原因导致的运行经费不足已成为限制研究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阻碍着正常科研及检验测试工作的开展。
   ——硬件条件尚显不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质标所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随着农产品质检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加快更新,以及西藏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室设备种类、大型仪器的配套设备、通风等配套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科研及检验测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
——内部机制有待完善。在吸引、使用人才及资源管理方面,体制不活,机制建立不全,影响着资源的有效利用,制约了实验室整体功能的发挥,实验室运行受体制机制的束缚比较明显,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运行,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围绕西藏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求,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为根本任务,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农牧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十二五”质标所各项工作,着力提高质标所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建设“区域一流,国内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机构的发展目标,为西藏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完成党、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赋予的神圣使命。
   2、   基本原则
  ——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立足已有工作基础和现实需求,把握科技发展动态与方向,瞄准科技前沿,着力解决当前西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基础问题和重大关键问题,支撑我区农业健康发展,又要选择制约我区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关键技术进行超前部署,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引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方向,支撑我区农业产业发展。
—— 自主创新与转化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出发点,以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抢占经济竞争制高点为目标,以形成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为标志,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研究工作;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开展技术集成、中试熟化和转化应用,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既考虑现有科技力量与研究方向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合理的学科与研究体系,也要选择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中的重要难题,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处理好点与面、阶段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 快速提升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抓住西藏农业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加大科研条件和科研项目的争取力度,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科学构建科研体系,快速提升科研能力。根据国家和我区战略需求、“三农”需求和市场需求,明确科研任务,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确保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促进质标所持续发展。
—— 整体建设与加快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建设“区域一流、国内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发机构的需要,整体部署、多方争取、建设高标准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合理布局研究和服务体系;同时,根据近期任务和目标,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为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快速发展提供人力基础。
—— 创新管理与和谐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以人为本,以研为本,正确处理管理创新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深入分析和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历史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不断增强质标所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发展目标
   ——战略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质标所建设成为我国区域一流、国内先进的质标所,使之成为国际互认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农产品及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研究平台、农业标准化人才培训与合作交流基地。
   ——发展目标
   Ø  凝练3-5个研究方向,每方向获批重大项目1-2项,科技人员人均科研经费十二五末超过20万元。鉴定成果5-8项,获奖成果2-3项,申请专利3-5项,发表科研论文30-50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有新突破。做好科技服务,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各类任务。
   Ø  十二五末完成扩编后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使在编在职职工达40人左右,具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5%以上,具博士学位者2-4人;培养2-3个具有固定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培养3-5名学术带头人。
   Ø  加强已有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新建设1-2个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中心(拉萨)建设;加强西藏自治区农牧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挂靠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申报农业部或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将质标所建成科研为主,检测、服务并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平台。
   Ø  完善制度建设,基本实现绩效管理。改善职工工作与生活条件,重视职工精神文明,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增强事业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科技发展规划
   1、   重要研究方向
   ——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消费安全,提高农业从业者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方向以西藏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及其分级标准,形成西藏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并对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添加剂水平、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转基因成分等进行全面检验监测;研究这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风险评估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技术
   污染物的准确、快速检测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方向根据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重要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重金属污染、植物外源基因及表达产物等污染物的快速(高通量)检验测试技术,改进已有检验测试技术使其在高原环境下具有适用性。同时,针对新型农药及化学添加剂,开展检测技术及其标准研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技术技撑。
   ——农业投入品应用评价
   对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各类农业投入品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是保证其合理施用的重要依据。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类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各类添加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在环境及生物体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毒理学,确定其安全合理施用准则。
   ——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
   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方向开展土壤、水体、大气等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物调查,研究污染形成的原因、降解或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修复等措施,保障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
   ——西藏特色资源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有着丰富的特色资源,仅植物就有6000余种,多为藏药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成份进行分析,可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与基础。本方向主要研究藏药材等特色资源的各类生化组分,并筛选生物活性组分,对筛选出的活性组分进行提纯,研制标准品,研究利用活性组作为指标的分级标准并推广。
   2、   重大科技专项
   (1)西藏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
   以青稞等农作物产品及其加工品、牦牛肉、山羊绒等及畜产品加工品、主要藏药材及其加工品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及其分级标准,形成西藏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为促进西藏农产品贸易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提供标准和依据。
   (2)西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
   以蔬菜、水果、青稞酒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风干牦牛肉、牛奶等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为研究对象,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农畜产品及其加工的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水平、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进行全面检验监测,并依据检验监测结果,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给政府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从技术与管理等方面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3)西藏农业环境化学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主要农区土壤养分本底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壤与水体农药及重金属残留污染的比较研究,并开展土壤农药残留的环境毒理及降解规律研究。依据研究结果,引进或开发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和化学修复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为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4)西藏主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
   开展糌粑等特色农产品、牦牛肉等特色畜产品的加工、包装等的新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标准化研究并加以示范推广,以规范主要特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提高产品质量,并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西藏农产品污染物及有害成份检测技术体系研究
   进行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重金属污染等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并示范推广,并进行食品微生物污染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同时,针对新型农药及化学添加剂,开展检测技术及其标准研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技术技撑。
   (6)西藏特色资源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
   研究主要藏药材等特色资源进行的各类生化组分,并筛选生物活性组分,对筛选出的活性组分进行提纯,研制标准品,研究利用活性组作为指标的分级标准,为藏药材等特色资源的分级提供基础与依据,并为特色资源的生物农药应用等多途径利用提供基础。
   (7)西藏设施条件下土壤农药残留的研究
   对西藏自治区主要设施栽培地区的设施条件下化学农药施用方法及土壤农药残留的种类及残留量进行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农药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土壤农药残留的农药施用技术,开发出土壤农药残留污染的修复技术体系,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8)西藏主要农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研究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差异、连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施农业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和主栽作物土壤养分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养分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为科学施肥、土壤改良提供依据,也为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9)青稞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及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依据青稞生理与生育特性,研究制定青稞产前种子源头质量控制,产中产地环境、病害防治及保优栽培技术及产后加工的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和配套检测方法,建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实现青稞保优栽培及加工的标准化。
   (10)高原保护地蔬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及标准体系建立与应用
   依据高原山地主要保护地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制定良种繁育、产地环境、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控、蔬菜质量检验测试、重要蔬菜加工品加工技术等技术规程及标准,从产前、产中、产后多方面实现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
   (11)微生物快速高通量检测研究
   通过我们在西藏开展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发现在酥油、糌粑、生熟食、饮料、水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传统的微生物分析技术主要通过琼脂培养方法对细菌进行计数和鉴定,尤其是对复杂的混合菌群的分析更是如此。这些方法的缺点除了耗时外(12-72 小时),许多细菌还需要特殊培养条件,如需要苛刻培养条件或厌氧条件培养等,据估计,某些样本菌群中(比如环境样本)只有不到10%的细菌能培养成功。可利用新仪器新技术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同时,缩短检测时间,并同时扩大了检测范围,为西藏的监督和保障食品卫生提供参考依据,有效预防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的发生。
   (12)农产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
   多重PCR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研究,可对市售的100多种食品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针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的多个相对稳定的特异性基因,包括35S、NOS、EPSPS、Cry1A、NPTⅡ基因等,同时选定植物本身固有的大豆Lectin、玉米IVR(maize invertase)、油菜Napin基因作为参照指示基因,设计筛选出引物分别组成多重PCR,并结合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适合拉萨本地的转基因食品检测和验证体系。
   1、   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探索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协作网建设机制,以项目、检验检测技术等为纽带,虚实结合,通过人才交流、合作研究、协同攻关、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协作网的建设与运行。
   每年组织参加2-3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会;加强与全国有关科研机构交流与协作,5年内联合申报重大项目3项以上;搭建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促使形成西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年会制度;通过科技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重要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升科研实力。
   2、   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
   在全区进一步加强检验测试技术培训,重点向基层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检验测试技术、农产品质量分级技术标准、重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
   继续做好农业部、自治区等各级政府、各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及抽查任务,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其产地环境检验检测工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改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紧紧抓住“稳定、使用、培养”三个环节,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着力建设专业技术、检测技术 、管理服务和技能工勤队伍。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和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前沿水平的科技人才。
   1、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抓好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抓紧人才高地建设,是科研单位提升科研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
  ——加大现有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好现有人员的作用
   一是加大学历层次的培养,分年度分层次谋划人才培养工作,力争五年内培养3-5名硕士,1-2名博士。二是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学术研讨会,提升科研人员和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把人才培养与重点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单位实际,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做好科研平台的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依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急需科技人才
   广泛宣传,拓展引荐渠道,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五年内引进硕士5-8名,博士2-4名。重点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学农药残留和毒理学方向、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积极做好各项人才计划涉及人选的物色、遴选和申报工作,扎实推进人才强所战略的实施。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每年从国内兄弟单位引进3-5名专家进藏短期讲学或培训。利用现有资源,从国内外有关单位聘请客座或特聘研究员3-5名,聘请科技顾问和咨询专家若干名。通过引进“智力外援”,加快质标所各科研方向发展。
  ——加快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和技术骨干,形成一支活跃的科研队伍
   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依托科研创新平台、重点科研项目等建设,五年中培养学术带头人3-5名,学术和技术骨干8-10名,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较为充足、结构较为合理的较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
   以“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精干高效、创新和执行能力强”为目标,建立一支适应质标所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是以“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责任管理”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体系,选好、用好、培养好管理干部。二是加强干部培训和后备干部培养,鼓励管理干部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岗位交流,强化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引导干部切实树立为科研一线服务的意识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培养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积极搭建为科研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舞台。力争通过管理人员有效的管理与服务,努力创造拴心留人、鼓励创新的良好科研和工作环境。
  ——加强工勤技能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科研辅助人才队伍
   加快以工勤技能人才为主的科研辅助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科研的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固定技能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勤技能人员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增加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具有执业资格证的人员比例。加强工勤技能人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献身科研、精益求精、甘当配角的精神,为质标所科技工作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辅助人才队伍。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以科技平台建设为依托,以重点项目课题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培养、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为重点,以培养学术骨干和构建人才梯队为基础,建设一流的农业质量标准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 形成2-3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竞争有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争取并承担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3、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首要决定因素。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劣则人才散、事业衰。因此,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质标所发展的重要保障。
—— 创新机制体制
   根据院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改革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探索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突出以绩效评价为取向,以量化考核为主导,力争客观、公正、准确地对科研团体和个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人员聘用、职务晋升、待遇等挂钩。
  ——多渠道筹措人才建设经费
   质标所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和在职职工的教育培训;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规范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快改善科技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多种教育培训
   多渠道、多形式培养锻炼干部。第一、针对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教育资源,建立学历提高、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访问交流与进修、合作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式的多种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科技人员的学历层次、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针对管理人员,要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强化知识更新等途径,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第三、针对科辅人员,要通过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在加强以上各类人员科学知识的提高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要逐渐完善学科带头人带动研究团队的组织新模式,完善岗位分类管理、岗位聘用制度,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考核办法,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与奖励制度,加大对重要人才和重要岗位的支持力度。
  ——改善人才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的大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人际氛围,营造“科学民主、协同高效”的创新团队氛围;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努力建设和谐进步的创新文化,重视个性,鼓励和培育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创造培育机会均等、地位平等、竞争公平的科技竞争氛围;努力提供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生活舒心的生活氛围,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弘扬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
  五、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建设现有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拉萨)、农业部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西藏自治区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等五个科技平台,进一步明确现有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入,改善仪器设备等条件,合理配置人才,继续优化完善其运行机制,促进项目、经费、学科、平台、人才的有效结合,提高综合运行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农业部或自治区青藏高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搭建新的科技平台,凝聚优势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促进高原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快速发展。
   2、   科研条件建设
   科研条件的不足是制约质标所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质标所将根据科研的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补充急需设备,重点改善农药残留检验测试、转基因产品检验测试、农产品特殊品质分析等研究条件,使各研究方向都具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并根据科研的发展实现检验测试产品类型及测试参数的扩项。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重组利用率低和低水平重复的科研设施,完善和建立共享机制,提高设备利用率。
   进一步完善试剂、药品管理制度,完成药品仓库的改(扩)建,做到试剂、药品安全存放与合理使用。改善职工办公条件,并根据科研及检验测试工作需要,完成部分实验室水电、通风设施、实验台柜等改造与安装,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六、创新协调发展机制
   1、   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实现研究所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首先完善补充各类会议和学习制度,如《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党总支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学习制度》等,其次完善补充各类后勤管理与财务制度,如《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保密工作制度》、《信访制度》、《职工出勤考核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使各项工作均纳入制度化管理;三是完善补充业务管理及考核制度,如《科研管理办法》、《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办法》《检测管理办法》、《成果奖励办法》《优秀论文评选奖励办法》、《业绩考核细则》等,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
   2、   加强绩效管理
   以质标所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依据,完善岗位设置办法,逐步实现按需设岗,探索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制;探索按岗位目标管理,逐步实现按岗分类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现工作成绩评价的科学化、制度化,提高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质标所快速发展。
   3、   做好后勤保障
   “十二五”期间后勤保障工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服务结构,综合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本单位的现实情况,实行一人多岗服务制度,后勤保障人员精简并控制在30%以内,实行一人多岗服务制;
  (2)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的超前性和主动性,做好科研管理、财务、政工、社保、公文收发、档案、安全保卫、购置、固定资产登记、出租房屋及出租地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3)按照稳定压倒一切都总体要求,认真学习宣贯各项方针政策及指示精神,继续做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安排节假日及敏感时期的值班、巡逻以及日常的防火、防盗等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本单位的长期稳定、和谐;
  (4)继续做好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新购置一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专用车一辆;
  (5)加强实验室的各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做好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室三废处理工作。
   4、   建设特色文化
   继续发扬重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编排所歌,征集所徽,并加大研究所职责宣传,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大优秀职工事迹宣传报道,形成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努力组织开展多彩集体活动,进一步增进职工相互了解,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

关闭窗口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2010-2020版权所有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130号  
邮编:850000
[藏ICP备050006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