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院内新闻 
 农业研究所 
 畜牧研究所 
 蔬菜研究所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草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水产科学研究所 
 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前沿与动态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 页 > 院所新闻 >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 > 正文
 
昌都市边坝县拉孜乡珠村乡村振兴大调研工作报告
 

  根据《昌都市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方案》要求,2021年4月15日-420日,驻村工作队与包村县级领导采取与村“两委”班子座谈、走访群众、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珠村36户236人,开展“五聚焦、五摸清”乡村振兴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居基本情况

珠村位于拉孜乡北部,平均海拔4200米,距乡政府32公里,距县城85公里全村共有36户236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16人,劳动力117人;村建档立卡户25户156人,非建档立卡户11户80人;无自然村、属半农半牧,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牧业生产、林下采集。

  (二)产业发展情况

   1.生产资源情况。全村耕地共有660多亩,人均耕地2.7亩粮食作物有青稞、红麦、土豆、油菜等,受土地贫瘠和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作物产量不高,青稞产量200斤左右。全村草场面积3万多亩,共有牲畜500头(匹),主要以牦牛、黄牛、犏牛、马为主存栏428头(匹)、出栏111头(匹);林地面积共有5万亩,林下资源有少量贝母、少量虫草,群众通过林业资源增收占比5%。

   2.已建产业项目情况。现有扶贫商店一间30㎡,贷款投入5万元,已承包给个人,每年盈利1.5万元全村现有10批产业项目,其中2018年饲草料、马铃薯、红麦良种、芫根种植项目各1个,2019年马铃薯、红麦、芫根种植项目各1个,2020年红麦种植项目1个建设庭院温室35座。

 (三)生态建设情况

   1.村庄规划情况。现我村无系统性村庄规划。

   2.村容村貌情况。全村住房总面积11855.75m2房屋结构均是土木结构,危房改造11户,村内主干道路硬化5公里与通村公路相连接。

   3.基础建设情况。村民生活用水水源充足、四季供水基本正常、水质基本达标农田灌溉水渠较少(目前只有1条),很难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要;电力已连入国家电网,供电基本正常,基本能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停电时间较多);全村无金融服务网点;村庄所在地移动、电信信号已全覆盖,由于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会出现信号质量差或无信号等问题。

   4.污染防治情况。全村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垃圾,有垃圾集中收集点,村民进行定期收集,采取集中堆积、集中焚烧、集中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全村共建立垃圾箱3个、运输车1辆,村级保洁岗位和环境监督员12

   5.生态补偿情况。全村享受草场补贴面积35245亩,能够及时足额兑换到位享受生态补偿脱贫岗位有33户101,其中林业生态保护岗位64、草原生态保护岗位14、水生生态保护岗位9、农村公路养护岗位1、旅游厕所保洁岗位和村级环境监督员岗位12、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岗位1

 (四)文明建设情况

  1.村民思想政治建设情况。村党支部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三更”学习等相关政策学习共计2次,参与人数约160人次,宣讲员2名。

  2.文化建设情况。村级综合服务实施建设情况较好,全村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建立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全民健身设施,组建了18人文艺演出队,开展文艺表演3次。

  3.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情况。成立了村民议事会,能够经常开展家风家教和传统美德等教育,受训约450人次,属文明村居,全村有文明家庭18户。

 (五)村居自治情况

  1.村居党建情况。“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共有7人,班子文化程度较低,平均年龄为35岁,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村“两委”班子能够积极参加县乡两级培训,2020年参加2次培训;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6名,其中男党员14名、女党员2名;致富带头人2名,均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配备齐全,履职情况良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健全,能够按要求及时开展。

  2.村民自制情况。初步建立了《村规民约》;形成了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监督会等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3.法治建设情况。学习宣传新时代“枫桥经验”;初步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机制,2020年没有矛盾纠纷;全村有3名“双联户”户长,能够较好发挥作用。

  4.德治建设情况。全村村民民风淳朴,尊老爱幼,不存在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等现象。

  5.平安建设情况。全村社会治安防控力量配备齐全,有7名成员,安全帽、灭火器等相关设备齐全。自2016年以来没有刑事、治安案件发生,不存在“村霸”等黑恶势力。

 (六)基层基础情况

  1.民生保障情况。全村在校大学生有3人,其中区外2人、区内1人;高中生6人、初中生16人、小学生35人,入学率100%;村卫生室健全,配备2名村医,设备齐全;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群众医疗报销方便、及时,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落地;全村无大病人员,无享受大病统筹基金政策,对家庭、生活无影响;高血压等慢性病、常见病做到“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签约医生服务全部到位;全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低保对象5户39名、特困人员3名;五保户有3名,其中集中供养1户1人、分散供养2户2人,住房安全,均有人照料生活起居;全村残疾人员21人,级有4人,三级8人,四级9全部享受残疾人补贴,全村没有“包虫病”、大骨节病、精神病等大病患者。

  2.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及返贫动态监测情况。全村已脱贫建档立卡25户,156人,做到了“四不摘”,全村无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搬迁4户、同步搬迁1户全部搬迁入住。

  3.群众增收情况。全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8.4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909.65元、经营性3187.06元、转移性收入4171.74元,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1000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扶贫商店1间,规模较小,商品种类和数量均不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二是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三是科学种养殖技术缺乏,种养殖经济效益不高。四是无初具规模的产业项目,村整体发展缓慢。五是无村级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提高。六是思想观念落后,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和宗教消费观念。

  (二)生态宜居方面。一是村居没有长远的科学规划,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乡村道路多路段雨季处于易滑坡路段,冬季处于结冰路段,群众出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三是全村“青稞打场”还处于原始土场,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四是全村生活饮用水使用的是1个原始蓄水池,基本无过滤等二次处理设备设施,雨季水质浑浊基本无法饮用和食用五是村内现有主干道路损坏严重,路面狭窄大车通行困难,需重新硬化六是村庄所在地和牧场均没有堆肥场。七是全村共有4户弃房(废墟),面积约950m2,未进行土地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八是群众绿化意识不太强、国土绿化难度大,退耕还林只有296亩且树苗成活率不高,存在“一年青、二年黄,三年干”的现象九是全村污水处理设施十是夏季牧场没有通水和通电,也没有通讯信号。十一是全村基本没有实现人畜分离,也没有牲畜暖棚十二是厕所革命没有落实落地,全村现有28处厕所,村民普遍反映,厕所规模小、便池深度浅,使用率不高。十三是小额信贷现有的额度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村两委对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满足不了工作需求,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村级文化设施简陋,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一是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薄弱,2020年全村有2户农村建房违法图斑,监测面积为2.23亩。二是没有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村级综合平台。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受地理位置约束,群众生产生活支出成本过高。二是现有2名村医专业技术能力有限,村卫生室常用药品储备严重不足。三是群众持续增收形式单一。四是全村紧缺能工巧匠、建筑工地类技术性人才和工程机械操作类人才。

  三、工作建议

  (一)产业振兴方面。一是扩建扶贫商店规模,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三是加强村农产品加工厂建设,主要修建1座村集体电磨坊,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四是开展科学种田和温室大棚蔬菜高效栽培,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并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如奶牛、黑山羊养殖。

  (二)生态建设方面。一是尽早实施村居规划,修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村庄,提高群众的居住环境质量。二是着力解决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三是需要解决牧场水、电以及通讯问题。四是村道路需重新规划与修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和各类车辆顺利通行五是每户修建1处水泥“青稞打场”,每组购买1台脱粒机,共3台来优化群众生产资料。六是需要修建2蓄水池2条农田水渠,解决全村530亩左右农田灌溉问题。七是村内和牧场各修建集体堆肥场1处八是4户弃房(废墟)集中进行推倒平整,并用于农田种植九是加强退耕还林区域植树造林工作,加大后续管理力度,提高树苗成活率。十是建立健全村居污水处理设施。十一是加大人畜分离宣传力度。十二是建议群众的小额信贷额度提高至10-15万左右。

  (三)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切实抓好村两委班子所有成员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力度。二是全面提升改造文化广场,村文化社内服装、道具、影响等设备。三是成立村民道德评议领导小组、红白理事会。四是经常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等相关活动。

  (四)村居自治方面。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和思想宣传教育力度。二是村委会50米左右修缮堡坎100米左右,需新建200米左右堡坎。

  (五)基层基础方面。一是继续加强村医技能培训,配齐配足村卫生室药品,特别是常用药品。二是积极有序从该村富余青年劳动力中安排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木工、装载机(挖掘机)操作等,参加各部门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

关闭窗口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2010-2020版权所有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130号  
邮编:850000
[藏ICP备05000682号-1]